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4篇
  免费   410篇
  国内免费   187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32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608篇
内科学   1192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347篇
特种医学   224篇
外科学   724篇
综合类   1339篇
预防医学   238篇
眼科学   56篇
药学   463篇
  1篇
中国医学   361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266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257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496篇
  2013年   450篇
  2012年   491篇
  2011年   490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367篇
  2008年   350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施沛特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所致髋膝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典型髋膝疼痛并经DR和MRI确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206例(208髋),遵从患者知情同意原则,按入院前后顺序分为口服药物组(A组)、口服药物加穴位注射组(B组)、口服药物加穴位注射联合施沛特治疗组(C组)。三组病例均以国际骨循环研究会分期法作为影像学分期标准,采用VAS疼痛评分法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评估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和疼痛程度。结果:A、B、C组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1.6%、76.1%、79.1%,75.0%、77.9%、83.8%和83.1%、88.7%、91.5% ,C组与A、B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同时期疼痛强度比较,C组较A、B两组疼痛程度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口服药物加穴位注射联合施沛特治疗股骨头坏死早期不仅疗效肯定,而且费用低廉、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PPCI)中渐进缺血后适应(IP)再灌注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8月在江苏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心内科住院行PPCI的STEAMI患者102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P组32例、渐进IP组30例、常规再灌注组40例。IP组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通过预扩张球囊充盈/撤压时间为1 min/1 min,循环3次,然后予以持续再灌注;渐进IP组实施IP的时间呈渐进变化,即在3次球囊充盈/撤压时间分别为1 min/1 min、30 s/30 s、15 s/15 s;常规再灌注组闭塞血管开通后持续恢复冠脉供血。比较3组相关导联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ST段回落率、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帧数(CTF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随访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基线资料均衡,有可比性。渐进IP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再灌注组〔30.0%(9/30)比55.0%(22/40), P<0.05〕,IP组〔34.4%(11/32)〕室早发生率虽低于常规再灌注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组和渐进IP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再灌注组〔15.6%(5/32)、13.3%(4/30)比40.0%(16/40),均P<0.05〕。IP组、渐进IP组心室纤颤、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再灌注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P组、渐进IP组ST段回落率、CTFC、CK-MB峰值均明显低于的常规再灌注组〔ST段回落:(56.7±18.3)%、(57.3±21.5)%比(44.6±21.6)%;CTFC(帧):25.47±5.37、24.46±6.41比31.62±7.56;CK-MB峰值(U/L):126.3±78.5、121.6±82.5比147.4±72.5;均P<0.05〕,且以渐进IP组作用更优。IP组、渐进IP组LVEF水平均高于常规再灌注组(0.507±0.042、0.511±0.062比0.497±0.06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再灌注组因反复室颤不能纠正死亡1例,无复流死亡1例。3组均各有1例患者术后4周内死亡,其中常规再灌注组1例为难治性心衰,IP组的2例均考虑为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各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结论渐进IP能更显著减轻STEAMI患者PPCI术中的心肌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3.
Pathologic angiogenesis induced by hypoxia is a hallmark of ischemic retinopathy including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These 2 diseases affect substantial number of working population and preterm babies, respectively, resulting in visual deterioration. It is essential for novel therapeutics for ischemic retinopathy to demonstrate the potency in reducing pathologic angiogenesis and the safety without definite toxicity on the retina and the whole body. In this review, we suggest a novel platform of integrative studies from in vitro to in vivo experiments on angiogenesis and toxicity with the aim of accelerating and facil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therapeutic agents for ischemic retinopathy. Robust 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 with bridging microfluidic and ex vivo systems help researcher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anticipate the toxicity of candidate drugs. We hope that novel therapeutic approach based on this platform will be developed in near future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vision loss from ischemic retinopathy.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β-纤维蛋白原-455G/A(-βFg-455G/A)基因多态性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等方法,检测DNA样品的-βFg-455G/A多态性,采用血浆自动检测系统测定Fg水平。结果病例组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血浆F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携带A基因者血浆Fg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βFg-455G/A等位基因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相关,A基因携带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提示-βFg-455G/A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遗传易感标志之一用于易感人群的检测。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不同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均采用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观察比较不同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瘀证证候积分、BI评分与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5、30 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瘀证积分、BI评分与FM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有效率为73.21%,观察组为9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各项指标,提高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有效率,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6.
阿加曲班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加曲班是合成的小分子药物,为一价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阿加曲班直接与凝血酶的催化活性位点结合,不但灭活液相凝血酶,还能够灭活与纤维蛋白血栓结合的凝血酶,目前已批准用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及血栓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脑卒中溶栓等血栓性疾病.体内外研究表明,它还抑制凝血酶的其他作用,如可以抑制肿瘤转移、炎症过程及血管成形术后的再狭窄等.  相似文献   
87.
"缺血后适应"对缺血再灌注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冠状动脉再灌注开始时对冠脉进行短暂、重复的开通及再闭过程,随后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即“缺血后适应”,对缺血再灌注心脏有显著保护作用。现就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8.
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分析1975年6月至2000年12月经结肠镜发现,病理确诊的36例缺血性结肠炎的相关资料。所有病例均在腹痛等症状出现后5d内行全结肠内镜及病理检查,并于首次检测后2周至2个月内复查大肠镜,部分病例取病变黏膜活检,观察其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36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男12例,女24例,年龄为35-84岁,平均年龄为60.5岁,其中50岁以上3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血便及腹泻等,病变多数位于左半结肠。一过性炎症型者30例,狭窄型5例,仅有1例坏疽型,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 早期行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阴性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2014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急诊溶栓绿色通道就诊的DWI阴性的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其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影像数据,进行病因学分类。结果连续收集134例溶栓医生初步判断为DWI阴性的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男性90例,女性44例,中位数年龄57岁(四分位数间距50~70),从发病到完成DWI检查的中位数时间266.5 min(四分位数间距205.3~362.5)。中位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2(四分位数间距1~3)。33例患者住院进一步诊治。有27例(81.8%)被诊断为缺血性卒中,另有6例(18.2%)诊断为其他疾病。27例诊断为缺血性卒中的住院患者中,9例(33.3%)经重新读片后发现缺血灶,5例(18.5%)症状加重后复查出现缺血灶,1例(3.7%)未加重但复查出现缺血灶,1例(3.7%)症状加重后复查DWI仍无缺血灶但有可以解释症状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大血管闭塞/狭窄或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低灌注区,6例(22.2%)虽DWI阴性但MRA有可以解释症状的大血管闭塞/狭窄或PWI有低灌注区,5例(18.5%)DWI阴性且未见大血管异常。诊断为缺血性卒中的27例患者,根据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病因分型法(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的分型标准,15例(55.6%)为大动脉粥样硬化,11例(40.7%)为小动脉闭塞,1例(3.7%)病因不明。住院患者中,除1例(3.0%)患者出院时明显残疾外,其余32例(97.0%)患者出院时结局良好。101例患者在急诊治疗后出院。其中80例(79.2%)DWI阴性且未见其他异常,5例(5.0%)经重新读片后发现缺血灶,14例(13.9%)虽DWI阴性但MRA有可以解释症状的大血管闭塞/狭窄或PWI低灌注区修正诊断为缺血性卒中,2例(2.0%)诊断为其他疾病。结论 DWI阴性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多数为小卒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狭窄和小动脉闭塞是主要病因。在急诊溶栓绿色通道中,溶栓医生初步判断为DWI阴性的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读片遗漏、显影延迟的可能和病情加重的风险。  相似文献   
90.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是T细胞的一种重要亚群,对于维持机体免疫自稳、防止自身免疫病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免疫炎性反应贯穿于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脑缺血及缺血后的再灌注所引发的免疫炎性反应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Treg细胞作为负性免疫调节作用细胞,能够明显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局部炎性反应,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CD4+CD25+Treg细胞在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